张 贺 人民日报政文 5天前
一位湖北农民工在东莞打工十七年,其中在东莞图书馆看书十二年。最近受疫情影响要返回老家,离别之际让他最为不舍的是那张东莞图书馆的借书证。他在图书馆的留言簿上写道:“想起这些年的生活,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,虽万般不舍,然生活所迫,余生永不忘你。东莞图书馆,愿你越办越兴旺,识惠东莞,识惠外来民工……”
感恩、祝愿,以及离别的酸楚……这一切复杂的情感交织在短短的留言里,令人莫名感动。一个在异乡打拼的外来务工者,可以想象日常生活和工作是多么不容易,但他竟然坚持在图书馆看书十二年。在各方的努力下,这位爱读书的农民工顺利入职,可以留下来继续走进图书馆。一座图书馆能得到读者这样的认同和评价,是最值得欣慰的事。自图书馆率先实现零门槛免费借阅以来,我国图书馆接待读者人数年年攀升,201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发放借书证8627万个,比上年增长18.8%;总流通人次90135万,增长9.9%。各地图书馆近年来不但基础设施日趋现代化,而且各项便民服务日益普及。安静温馨的图书馆犹如喧闹都市里的一块绿洲,为读者提供了精神的休憩之地。可以说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门面或客厅,图书馆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城市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。凭多年去各地图书馆参观的经验,我发现凡是图书馆服务做得好的城市,社会治安状况、社会文明水准乃至城市环境卫生情况,普遍都较好;反之则较差。有人说“每多一座图书馆,就会少一座监狱”,图书馆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素质。这位湖北外来务工者的留言也提醒我们,要大力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的建设。他之所以对东莞图书馆留恋不已,很重要的就是像这样设施先进、环境优美、服务贴心的图书馆,在很多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是没有的。不少县级图书馆每年的图书采购经费不过几万元,藏书老化、设施老化,读者自然不愿上门借阅。如果读者在当地就能享受到类似东莞图书馆的设施和服务,恐怕就不会为发达地区图书馆的先进而感到惊艳了。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务工者缺乏阅读习惯,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故乡就从来没有接触过图书馆,因此即使进入城市也想不到去办一张借书证,去享受一下冬暖夏凉的图书馆。我国图书馆事业虽然发展很快,但明显呈现出东部发展快、西部发展慢;大城市发展快、小城市发展慢;城市发展快、乡村发展慢;设施发展快、服务发展慢等趋势。城乡差距、东西差距是我们必须正视必须解决的问题。作家博尔赫斯曾说:“如果有天堂,那么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。”平凡的我们也许说不出这么富有诗意的话语,我们只要能说“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”,如此就足够了。
本期编辑:李龙伊、谢颖
校园欺凌、父母失责,怎么办?一文看懂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
帕米尔高原这所小学有何特别?听国防部发言人讲故
合村并居问题,能否在民法典里找到答案?
阅读 3221
写下你的留言
精选留言